页面载入中...
页面载入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业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不再仅是为了吃穿而活着,更多的是向往候鸟式的生活,“世界那么大,总想去看看”,听起许巍曾经的你,看遍山河大地。
而自驾游恰好满足各项需求,时间与目的地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也成为了如今年轻人生活的一种,而衍生出的房车则成为了如今自驾游旅行的向往,但想象总是很美好,现实也很残酷,实际上房车旅行生活面临的一系列不便与意想不到,可能成为旅行中的麻烦。
作为有着旅游经验的我,下面就来和您一起聊聊房车为什么会仅是想象,很多人体验过后,转身选择了床车呢?旅游中房车具备哪些优势:
兼备情怀与自由度
开上房车自驾旅行是不少男女老少一直以来的梦想,相比起看遍山河的壮阔,在精神层面得到的满足更重要。而自由度是房车实际层面最大的优越性,行进的路线、逗留时间、行进的目的地控制权都拽在手里,虽然绝大多数车型都具备,但能够解决吃住温饱问题的不菲开支,是其它车型所不具有的,相比起出行工具,房车更像是移动的小家。
房车虽小,五脏俱全
虽然房车空间受限,但家庭基础配备工具十分齐全,床、座椅板凳、餐具厨房、冰箱橱柜、衣柜卫生间、沙发电视一应俱全,拥有一辆房车,就等于拥有了一套移动的栖居地,衣食住行全都能搞定。
有了这些生活物品,就可以无忧无虑的专心欣赏途中的风景,不用整天想着赶时间什么时候解决吃住,类似居无定所,自驾游其实最大的支出就是一日三餐以及住行,如果这些都靠宾馆以及饭店解决,两个人出行每天平均至少150元。
每天起床就面临着支出,早餐两个人,就按照我们当地一碗面8元,两人就是16元,午饭两菜一汤,保守估计150元,晚饭同样150元,喝水10元,每天仅满足口腹之欲就要326元左右,在这其中还不包括吃喝当地民族特色饭菜。
如果有了房车,这些都不用在担心,自己完全可以采购当地特色食材,自己烹饪出属于自己美味佳肴,像我胃不是很好的人,外面就餐往往会到底拉肚子,引发肠胃炎等,相对来说还更加健康,在旅行途中还能增添不少情趣,从而节省下更多的开支。
贴近大自然,随时性高
开车的人都知道,如果长时间行驶在路上,难免会疲劳,腰酸背痛等,即使有人和你一起说话,陪你唱歌、吃零食、吃槟榔、喝咖啡等都不管用,如果有房车,当你疲劳的时候,就可以停下车来小恬一会儿。晚上更是可以与原生态的大自然同眠,倾听大自然的倾诉,到火热的景区时,也不用着急订房,为了吃住而耗费大量时间。
旅行中房车具备哪些劣势:
贵!
房车贵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买还是租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相对算下来其实并节省不了许多,没有经济能力的一般不考虑,并且在燃油方面消耗相对来说也比较大。
去很多地方受限
房车因为车身高度原因,只行驶在国道或者高速上还好,但如果进入城市市区,才能真正感受停车难,一般来说地库是没办法进入,并且很难寻找到能够合适的停车场所。如果要想更深入贴近大自然,行走乡间小道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当地的名宿风情等,而房车进入这些地方几乎不可能,有的乡道限高,道路偏窄,路况较差,房车在这些地方几乎就是一摆设,就更别说走318较差的路段了,那种滋味只能亲身感受。
房车做饭,油烟大
房车虽然能够做饭,但实际做起来与家里有所不同,只适合做西餐,中餐相对来说,较大的油烟,就算有较好的抽油烟机,房车又小,总会产生油烟味,有洁癖的人也是噩梦。
水电问题是个麻烦
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有些固有因素不可改变,那就是水电问题,房车虽然配备水箱,但水箱是有一定容量的, 用完了就需要自己再次补充,每天还得关心着想着水什么时候用完,该去哪里补水,往往一部分时间都会耗费着寻找补给上,而且很多加水站的水是达不到食用标准的,只能洗衣服、洗澡、洗水果等。但水箱又受限,清洗这些起来无疑是耗水量最大的,很多人都舍不得用水,因为用完一次,又要寻找补给加水。
而电也是生活中的大问题,虽然不少房车有配备太阳能电板,或是发电机等,但燃油消耗以及等待电板充电的时间较久,而且发电机产生的噪音以及空气污染也会对美好的旅游造成一定困扰。
洗手间清理麻烦
房车虽好,但洗手间清理起来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容易反胃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往往看到很多房车自驾游车主,都会选择公厕解决,原因是,上厕所或者洗手要耗费水,二是排出的粪便需要自己隔三差五的清理倒掉。
四季住宿问题困扰多
房车虽好,但与钢筋混凝的房又有差别,就自家小轿车都能感受出来,冬天十分寒冷,而夏天又十分炎热,完全不能够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每次进入房车内,都只有空调能够给你带来温暖。
雨季野外更是麻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噪音,噼里啪啦的雨声,完全让你无法入睡,第二天又更是没有精力。
并且夏天蚊虫太多,特别是在郊区,蚊子四处环绕,只要你车门或者车窗一开,一窝蜂的蚊虫就会蜂拥而至,即使用电蚊液处理,但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蚊虫死后,卫生难以打扫。
安全性也比较差,城区停车又不方便,而郊区又面临各色各样的人群,如果有坏人半夜三经还真让你着急。
最重要的是房车你还需要了解它的各项设备构造,以备自己能够维修,设备多了,故障就随之增加,荒郊野外无法救援是烦。
床车的优势有哪些:
床车的优势又是房车所不及的,首先床车就是较大空间的家用SUV,仅是改变后排空间而得来的,并不是需要改装车辆,可以利用现有的空间,合理利用出一些列的实用装备,例如魔术盒等,拉开就是你煮饭炒菜的灶具,收起也不影响美观。只是分布没有房车那么规整。
并且床车的通过性更高,以SUV多用途的优越性,在自驾游的路途上难免会遇到不确定的路况,如果仅走高速或者国道,几乎没办法完全看遍山川美景,而乡村小道有可能出现多种路况,床车则恰好弥补这一点。
床车本身就是一辆SUV,用途性相较于房车更广泛,只是内部空间改变,外部空间仍然是SUV,而且后期还可以改变回来。
总结:房车的优势床车具备,而床车具备的优势房车欠缺,不能合理的最大利益化,还能同样满足旅游中的自由行、驴行等,节省大部分支出,房车在国外可能是香饽饽,但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可能仅是精神层面的爱好,而真正用途并不多,还有诸多不便的地方。
先进入到魔兽大脚插件的主界面,在界面的右上角,点击一下设置选项
在弹出的子菜单当中选择功能选项
在界面的上方点击游戏设置,点击一下浏览,找到魔兽世界的启动程序
找到之后,直接点击打开,点击下方的确定,再点击界面的运行游戏即可
哈哈,上面回答都垃圾,进去以后先加好友,然后出门刷怪,买十个经验球一吃,领取好友经验,快七十的时候到吃灵魂那里吃个灵魂,然后出去刷点MS,创建小号,让小号加大号好友,吃经验球吃灵魂,大号领经验,如此反复两次,等90多级小退进环保练功,吃灵魂,出来就116,和两个BB开双去迷宫随便刷两下就125了
在我的印象中觉的是公测60版本时最为火爆,当时那个年代频道各种爆满,就为了进频道都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进了后然后进图各种卡各种小电脑显示,网吧回车键要按到失灵了。在网吧各种喊湖北一区打僵尸有没有人组,那个年代地图都是最少3个复活币才打得过,不过外挂也是泛滥,随便网上一搜就是各种软件。不像现在了各种秒毫无游戏体验,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虽然没玩了但总会关注一下,毕竟是整个青春的回忆。
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印度,在军事方面常以“老大哥”自诩,自称是“亚洲第一”的军事大国,但是不少国外的网友却对此嗤之以鼻。
那么印度的军事战斗力到底如何?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一下。
印度的整体情况印度的总人数大概为130万左右,其中空军人数约14万左右,海军人数约为七万左右。
印度的军费开支也非常惊人,在过去十年,增长了37%左右,达到了每年大约四百多亿美元,去年更是达到了七百多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
近几年,印度经济呈下滑趋势,但印度2021年的军费预算仍然增加了16%,看来印度真的是坚定了信心想把自己打造成军事强国。
印度装备情况印度空军:印度空军拥有战斗机八百多架,其中不乏世界先进战机,比如米格—29U、苏—30、幻影2000H、阵风、美制C17运输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P8I反潜巡逻机等。
印度海军:印度海军拥有从俄罗斯引进的航空母舰,同时还装备了大量的舰艇和潜艇,比如排水量约为6200吨的什瓦利克级和塔尔瓦尔级导弹护卫舰、排水量为8100吨的加尔各答级导弹驱逐舰等等。
拥有这些先进装备的印度,在印度洋上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印度陆军:印度目前的核心主力装备是T—90坦克、阿琼坦克、远程火箭炮、M777榴弹炮等,同时,印度还曾从韩国订购了100辆K9自行榴弹炮,这是亚洲第一种52倍口径的自行榴弹炮,最大射程达到42千米,极限射速达到8发/分钟。
单单从军费开支、人数、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来讲,印度的整体军事实力不算弱。
但是一支的战斗力究竟如何,不能仅凭这些表面的数据来证明,应该从兵员素质、装备使用情况、实战经验等等方面来综合评定。
印度T—90坦克印度兵员文化素质低据了解,印度人口中,文盲的占有率达到甚至超过了50%,另外还有35%的半文盲,从这个比例来看,印度中的文盲率也是非常高的,即便中的文盲率不高,但估计印度军人整体的文化素质也并不高。
如果士兵缺乏文化、科技等高端知识,武器装备再先进又有何用?
印度军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武器装备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事故率极高。
印度空军号称“天下第一摔”,印度飞机发生坠毁、相撞、自己击中自己等情况时有发生。
据统计,近四十几年来,印度自己摔毁的飞机数量就达到了上千架,从2000年到2015年这十五年间,印度摔毁的飞机也有两百多架。
也就是说,印度摔掉的飞机数量,比许多小国家所拥有的飞机总数还要多。
飞机坠毁事件发生频繁,除了装备本身的故障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员的操作不当,这与印度军人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
印度阿琼坦克东拼西凑的武器装备被戏称为“多方合作的烧火棍”印军武器装备的最主要来源是采购,采购途径有俄罗斯、美国、韩国等。
由于武器装备的来源渠道不同,型号、功能比较杂乱,为后续的操作及维修带来非常大的麻烦,严重影响战斗力。
然而印度在此方面却乐此不疲,将其作为提升战斗力的主要途径,截止目前,印度所有武器装备中,进口武器装备占了70%左右。
在购买武器装备方面, 印度吃了许多亏,很多时候都是得不偿失。
比如从俄罗斯购买的航空母舰,一开始说是免费赠送给印度的,但要收到九亿美元的改装费,然后又顺带卖一些舰载机给印度,额外收费六亿多。再后来又称改装遇到麻烦,要不断加钱。
最后,航空母舰完全交付给印度后,印度一结算,发现前后共花了近六十亿美元,想必印度也知道了世界上最长的路就是俄罗斯给他设下的这个套路。
但是这个套路还没完,这艘航母在运行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每次都必须向俄罗斯购买零部件或聘请维修人员,这些都得花钱,这艘购买的航母完全成了一个无底洞。
工业化程度低,阻碍了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之路印度也曾想过自主研发武器装备,但由于工业化程度低,自主研发之路走得极不顺畅。
在欧美一些国家,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60%以上,我国也达到了50%至60%,但是印度却停留在15%左右,很多工业的发展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徘徊。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度便开始自主研发了一款战斗机,型号是HF—24,经过十几年的研发,直到1961才进行试飞。
印度HF—24然而试飞的结果的结果却令人尴尬不已,飞机动力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研发方负责人克扣了资金,导致资金不足,只得购买动力比较弱的发动机进行装配,结果使持续十几年的研发打了水漂。
在研发HF——24战机的时候,由于印度缺乏相关人才和技术,从德国高薪聘请了飞行设计专家,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不断从国外购买相关的配件及设备,最后战机研发成功后,除了飞行员是印度的,整个飞机的各类配件几乎全部是从国外采购的。
并且由于研制时间长,等新研发的战机生产后,已明显落后于当时别国的同类装备了。
再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度为了与巴基斯坦购买的F—16对抗,决定研发一款新型的战机:LCA光辉战斗机。
印度LCA光辉战斗机在这次的研发过程中,经费遭到克扣的情况仍然没能杜绝,导致这款战机从研发开始,直到量产时,竟然耗时近三十年,预算超过了起初的几十倍。
与HF—24一样,LCA也是从各国购买零部件东拼西凑而成,严重影响了战机各系统的兼容性,飞行过程中的事故率非常高。
总的来说,光从印度武器装备的数量和先进程度来讲,印度的军事战斗力貌似很强,但由于工业化程度低、装备型号杂、机械故障多、人员素质低、作战经验缺乏等原因,使印度的战斗力虚有其表,真正面临战争的时候恐怕会闹出许多笑话。
当然,印度毕竟是一个大国,综合国力不容小觑,如果他们注重发展经济、发展工业、大力培养技术人才,那么真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
阿基拉这部漫画,分镜宛如电影,节奏紧凑,画工画风创意已经算得上跨时代的上乘之作,而其内涵又影响一代电影人(如卡梅隆,龌蹉司机等等)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从来不会忘记,1988年7月16日,在韩国汉城拉开帷幕前上映的《阿基拉》,改变世界的那一刻。这是一部彻底颠覆常识的动画电影,同时漂洋过海,让欧美观众认识到,原来远在东方的日本动画,竟然可以将动画题材拉到如此之浩瀚,一度改变了欧美人眼中动画只是给小孩子看的刻板印象。这些都是老生常谈,《阿基拉》作为一部经典,30年来为它撰文分析数不胜数,那么如今我们再谈起《阿基拉》,还剩下什么可以谈的呢?作为科幻动画,《阿基拉》里许多预言已经悄然实现,那么我们为何还要为它疯狂?尤其经过“3·11”大地震后,战后日本历史在即将到来的奥运面前,再次迎来了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前,我们为何还需要“阿基拉”? 要说《阿基拉》改变世界,也不是没有先兆的。我们把倒回80年代,《阿基拉》的作者大友克洋刚刚发迹的时候。我们先来看一看由岛本和彦同名漫画改编的日剧《青色火焰》的片段。《青色火焰》这部作品记录了1980年日本动漫画爱好者的生态,正如男主角所说,大友克洋在当时的漫画潮流来说简直是异类。在那个时候,手冢治虫那种偏卡通式的画风以及妙想天开的故事风格依旧影响很大,即使当时高桥留美子、安达充笔下这样的建立在现实日常的漫画也开始拉开了新的潮流,但是像是大友克洋那样高度写实的漫画还是异类,似乎缺乏了日式漫画的张力。其实,大友克洋和许多漫画家一样,同样是被手冢治虫激发了对漫画的兴趣,同样也受到了手冢SF风格的影响。除此之外,他还融合了美国电影、爵士、摇滚等文化,而且更不像其他漫画那样对日本人的人种特征进行美化,而是忠实记录。这让我想到手冢治虫在漫画《新宝岛》对漫画语言的改革,就是那个著名的融合了电影镜头语言的分镜。而大友克洋更是进一步接近电影,也难怪有人说大友克洋才可能是下一个手冢治虫。正是这样的风格,却画出了最具想象力的日本漫画之一,开创了某种漫画风格的先河。而《阿基拉》的动画同样对日本动画演出做出了许多改革,最出名的莫过于夜晚飞驰的摩托车尾灯脱处了先尾巴一样流动的残影,这种光流动的线条叫streaking,动感十足,在色调冰冷的未来赛博世界的对比下更是画龙点睛。这种表现手法也在日后被广泛使用。即使他在《阿基拉》中还致敬了创造了《假面骑士》系列的石森章太郎的《猿飞佐助》、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这些少年漫画,但是他的风格很明显杂糅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文化,几乎感受不到千人作品的气息,无论什么题材,只要到大友克洋手里就会变成了他自己最独特的东西。总的来说大友作品给人的的印象,用宫崎骏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超能力少年站在废墟之上,可谓言简意赅。这种独特性,也为《阿基拉》最重要的情节做了铺垫。《阿基拉》的少年,是有机车又有妹子的不良少年,这也是因为七八十年代不良风气真流行,如今看来这样的不良是定格于上世纪的,如今看来这些元素与未来赛博世界格格不入却成了现在人们看《阿基拉》最向往的激素。七十年代,以老流氓永井豪带头,少年漫画注入了不良少年的元素,黄暴让《少年Jump》名震日本青少年之间。再加上七十年代的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世代——那就是渐渐熄灭,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可以说,少年漫画里的少年便是融合了当时日本的时代特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而之后,日本人渐渐变得不再叛逆,逆来顺受,失去了对政治、运动的热情,便出现了像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碇真嗣这样的懦弱少年主角,这都是后话了。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出生的大友克洋,在少年时代无疑是日本全国上下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政治与社会,小至反抗学校权力斗争,后者在《冰菓》里便有所体现。表面上这些运动是年轻人为了追求应有权利而起,实际上渐渐变了味,成了为叛逆而叛逆的虚无热血。背景无疑也成了大友克洋人生的元体验。《阿基拉》里的社会与少年,无疑是对那个热情时代的复刻。而日本第一次举行奥运则是在黎明期的1964年,《阿基拉》将背景设置在日本将在次年二度举行奥运的2019年,大友克洋的恶意可以说是暴露的淋漓尽致。而虚无的叛逆,最终会导致什么?大友克洋给出的答案是毁灭,这便是宫崎骏所说的“废墟”。可以说,大友克洋许多作品都伴随毁灭。《阿基拉》中,东京在短短两个多小时里就被毁灭了两次;2001年的《大都会》里,同样是未来世界的高楼大厦在结尾也一瞬间崩塌;2004年《蒸汽男孩》更是把19世纪的伦敦给毁了,怪不得次年法国还给大友克洋颁发了艺术文化勋章呢!废墟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崩塌,并且在再次得到重塑中迎接新生的到来。《阿基拉》毁灭的便是六七十年代的日本,那是一个从战败中振作过来,却只能依赖美国爸爸扶持,看似表面腾飞向上,实际上危机四伏,十分容易崩溃。而1964年的,在许多日本人看来,便是伤到了一个,人们这短暂和平欢呼着,激动着,热泪着,似乎战败的创伤已经扶贫,实际上,当时蠢蠢欲动的社会危机已经宛如城市地下道堆积的垃圾一样,开始累积起来。除了现代化城市文明的毁灭,当然还有个体的毁灭,比如《阿基拉》时铁雄过于相信超自然的力量,让自己的身体膨胀成了肉团,丑陋无比,而且这个还很讽刺地设置在正在建的奥林匹克运动场,作品对人类极限的描写可真不少。比如,著zhi市川昆为东京奥运拍的纪录片《东京奥林匹克》。在当时,本片可以说是完全违背了日本派给他的政治人物,也就是展现日本国力强盛的一面,市川昆却跑去了拍运动员健美的身姿,让日本大发雷霆。片中多次细致刻画运动员的肌肉之美,这是一种对健康人体的崇尚,背后透露出来的是对世界和平的愿望。但,无论何物,都有一个度,一旦超过,便物极必反。如果人类过度追求超越极限,便如同大友克洋里所描绘的科学技术,会带来毁灭,也一样。比如西尾维新原作、新房昭之尾石达也《伤物语3:铁血篇》,便直接将《东京奥林匹克》里的比赛现场广播声音搬到片子中,故事主角少年阿良良木历获得吸血鬼的力量几乎可以无限重生,这种超人类的毁灭与重生,奥运的和谐的美形成了讽刺的对应,这个比原作多出来的秒点子也让本作更上一层楼。无独有偶,1996年《怪异黑杰克剧场版 超人类》同样也将故事投向刻画运动场上过度进化而变得扭曲的人体,原本活力十足的世界体育巨星在科学中自我毁灭;2003年《黑客帝国动画版》中,小池健导演的短片《世界纪录》同样也用粗犷的风格展现在极端运动的扭曲形态。实际上,在《阿基拉》上映的前一年,大友克洋参与的动画短片集电影《迷宫物语》中,川尻善昭的《暴走男》同样也刻画了疯狂的赛车手在与精神的极度紧张中崩溃最终走向死亡。这么多日本创作者钟情于人体的扭曲,并非偶然,因为大家都浸淫在同一个社会氛围的大染缸中,大友克洋同样如此。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到战败,最后成为美国爸爸的儿子,日本在呼风唤雨的20世纪中似乎从未走向健康的道路,这种病态的社会浓缩成个体,病态在每一个国民中体现。而艺术创作,则偏偏是将这些现实问题反映出来,并且夸张化。夸张的结果,便是铁雄最后被阿基拉的力量淹没,变成了非人的物体。那么,如今运动年代已经过去了如此之久,日本在经济危机中至今仍然没有缓过神来,世界早已沧海桑田,那么,现在这个年代,我们还需要“阿基拉”吗?在影片中,“阿基拉”不只是一种科学的力量,还成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就宛如前面我们所说的中,人们无法探明前方道路时陷入虚无迷惘状态,创造出来用来抚慰自己的神秘力量。这宛如一种普世的行为,即使过去多年,世界依然还在大友克洋笔下的“短暂"而科幻作品恰恰建立在这种未知上的探寻。科幻毕竟是一种预言,科幻世界宛如和现实世界是两条世界线,有时候相交,一些科幻世界里的事物会经过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在现实世界中,但更多时候会远远相隔。暮然回首,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科幻。像是1927年的科幻电影《大都会》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当时还只是一种幻想,而《阿基拉》的年代这种景象早已实现,而《阿基拉》对此更夸张化但又一脉相承。而《大都会》本身又影响了手冢治虫画出完全属于自己风格的《大都会》漫画,进入新千年的2001年,大友克洋又联合《银河铁道999》的导演林太郎在大福修改手冢原作的情况下拍出更贴合1927年版的《大都会》。对未来、科学的幻想,只要人类文明的道路仍然在延伸,就永远不会停下来。在如今,日本也同样准备着新一届,经过这次新的,日本战后历史铁定会翻开新的一页。即便《阿基拉》中的少年故事属于上个世纪,这么看来似乎早已过时,但是本片不断警惕着人类文明进步不要过于崇尚科学,还会在崭新的时代下,有着新的解读。更普世的是,归根到底,《阿基拉》都实际上关于一群少年的故事,在宏大的爆炸与高耸云霄的大厦这些科幻的包装里面,只是一群少年对抗成年力者的少年漫画内核。在毁灭之后,少年们在精神世界里获得互补,理解,但是正如人类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一样,他们或许还是不会在成人的权杖下下跪,他们会依仗力量去反抗,这是一种循环。时代无论怎么变化,都会有做着错事的少年,或许不再是那些拽里拽气的少年,而是自称“胆小懦弱卑怯”的少年,他们的成长宛如人类文明进程缩影一样,会跌倒,会爬起,会叛逆,会长大。经历了“3·11”大地震之后举办奥运的日本,宛如乌比斯环,重复着经历战败后举办奥运的上世纪日本,历史的潮流再次回溯。